乡土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以校为本”ABC
                           
 
摘要:校本课程即学校课程或学校本位课程。校本课程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地方的教育要求,由学校教师对本校的环境因素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针对本校学生进行编制、实施、评价的课程。乡土人文校本课程实施“以校为本”ABC:即乡土人文资源为载体,注重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建立 “以校为本”的乡土校本课程组织保障;开发“以校为本”的乡土校本课程资源;开展“以校为本” 的乡土校本课程实施;进行“以校为本” 的乡土校本课程评价;开展以“以校为本” 的乡土校本课程研修活动。
关键词:乡土校本课程    开发、实施和管理    以校为本  
 
    校本课程(school-bas curriculum)即学校课程或学校本位课程。校本课程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地方的教育要求,由学校教师对本校的环境因素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针对本校学生进实际行编制、实施、评价的课程。
    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是20世纪xx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特色。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显然,它与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相对应。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有利于扩大学校课程的自主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及社区的文化教育资源,从而加强课程的适应性。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以校为本”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在研究和反思中形成了学校的特色。乡土人文校本课程实施“以校为本”ABC:即乡土人文资源为载体,注重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建立“以校为本”的乡土校本课程组织保障;开发“以校为本”的乡土校本课程资源;开展“以校为本” 的乡土校本课程实施;进行“以校为本” 的乡土校本课程评价;开展以“以校为本” 的乡土校本课程研修活动。
 
一、 建立 “以校为本”的乡土校本课程开发组织保障
 
    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种外控性课程开发模式。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特征、价值取向来看,是自组织管理系统。自组织这一概念英文为“SeLf-organization”,指“自然和社会中一般系统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组织水平向高组织水平的运动演化过程,这种演化的动力不是来自外界的简单控制,而是由系统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引起的”。
 
1、机构设置。为加强过程管理,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有效开发、实施乡土人文校本课程。学校形成由学校到学生五个层面的组织管理系统。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组员由中层^领`导和学科大组长组成。教科室、教导处负责开发、实施的方向和课时安排。年级组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负责实施的具体指导。学生课题组长统筹本组。
 
2、安排校本课程实施时间。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活动的正常开展,^领`导小组决定利用每周一节的校、班、队课3/2的课时和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3/2课时作为校本课程课时。课时安排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根据活动外出采访、实践、体验需要有时把二周的课时调在一起,也有时把三周的课时调在一起。做到灵活机动,统筹安排。
 
3、为使课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制定每学期阶段操作计划。同时,建立课程实施的有关的规章制度,对课程实施全过程的每个环节提出工作任务和质量要求。如:教师教学设计本、学生活动记录表、活动评价表、活动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资料。
 
二、开发“以校为本”的乡土校本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选择是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成败的关键,必须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必须高度重视的。学校处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有着什么样的教育资源,什么样的办学规模,什么样的办学特色,什么样的学生,都是需要校本课程开发者分析和研究的。只有通过分析和研究才能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和起点。为此我们选择小镇丰富而积淀深厚的乡土人文资源。以人文性的课程来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七千年的悠久历史,新时代的开发热土”这是石门人民对古镇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高度概括。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