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师德熏陶。教育是崇高的职业,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人,教师应以优良的师德师风来熏陶和感召。
    二是制度规范。没有制度的规范约束,任何工作就会有随意性,更不可能把工作做好、干实。
    三是机制激励。学校需要活力,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样需要活力。它需要良好的机制来促进、激发和保护,不然,我们的管理工作就会一潭死水,就会禁锢我们的创造性。
    四个观念: 
    一是树立“为人师表”的职业观。亲其师而受其道,爱其师而乐其学,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二是树立“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像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等为一体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优良的品格。教师应把生命和心血融入学生人生道路的每一个阶段,使之富于生机,充满活力。
    三是树立“平等关爱”的师生观。师生是平等互动关系,应给学生多一点关爱,关爱的核心是爱心,平等的关键是尊重,学校无小事,处处皆育人,教师无小节,时时皆楷模。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思想动态和道德情感。
    四是树立“学会求知”的教学观。我们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关注学生的兴趣,重视学生价值观、生活观的教育,引领他们学会宽容、豁达、团结、助人,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指明方向,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构筑走向成功的平台。
   (二)理念是兴教之基
    开展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项战略工程,课程改革是为了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和绩效达到一定的水平,实现学校教育和师生的可持续发展,超越自我。我们以办学理念为引领,切实推进课程改革的新发展。
    1、建立机构,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保障
    我们将课程改革作为贯彻办学理念,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抓好、抓落实,我们做到了“三落实”,即组织落实、经费落实和措施落实。
    2、培训先行,为课程改革提供师资保障。
    我们把教师培训作为树立办学理念,推进课程改革系统工程的关键性措施来抓。首先是“走出去”,再就是“请进来”。通过培训,使“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好务”的办学理念在教师头脑生根发芽。我们做到了“五个倾斜”,即培训经费倾斜、人员配备倾斜、时间安排倾斜、优惠政策倾斜和工作总量倾斜。
    3、科研引路,为课程改革提供技术保障。
   (1)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每学期第二个月为课堂教学研究月,不分主科副科,人人上一节研究课,从说、授、评做起,每个学科通过一节好课再推出一节展示课,要求必须贯彻办学理念,并作为评价标准,让同学科教师学习借鉴、领悟升华。
   (2)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立足办学理念,开放了一批诸如儿歌、童谣、三字经等有助于学生塑造品质,规范行为,提高生活理念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课程改革不断注入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
   (3)提高教研科研的水平。我们根据学校办学理念,积极申报科研课题,积极报名参与课题组的研究,让办学理念在科研课题的研究中升华,通过定时、定点、定内容的学习、实践和研究,进一步提高老师的科研能力。
    4、资源开发,为课程改革提供资源保障
    课程改革一个系列的工程,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新的教育和教学特色。
    第一,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我校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和教学理念是一笔可贵的财富。我们十分重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第二,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十分注意网络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利用网络环境拓展教材内容,拓展学习空间,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