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理念、过程、困难及其他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具有悠久过去且历史短暂的概念,它不单是一种方法或技巧,而是一个观念.一种理念.甚至是一套教育哲学[1]。
    ●对学生和教师来说.课程是由经验组成的.而且必须是有价值的经验.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缜密分析学生的需要和个性而开发、制定出来。
    ●为使这些经验能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必须赋予教师和学生自由度,让教师自主决定目标、选择内容、调节速度,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评价学习情况和学生的潜能。要把教师从繁重的负担和干扰教育的限制中解放出来。除教师外,拥有这种自由的还必须包括学生及其他有其自主性和限制的机构。
    ●学校是一种社会机构.是必然产生教育经验之地。学校与外界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影响,通过各种联系途径.相互在见解、资源、人力等方面广泛交流、沟通。学校对外界的反应,决定于学校是否有建立课程的自由。学校与之合作的各类专业人员,他们不仅明晰自己的职责.而且能够辨别有关的学习经验.并能在教师向学生传授有关经验时.提供所需的支持.
    ●校本课程开发学术要求高.工作任务繁重.它能充分利用教师的才能和技巧。另外.开发的成效也取决于实质性的支援系统的状况。
    ●校本课程开发无意将校外课程开发拒之门外.或无视校外他人的工作。其主要宗旨之一就是要综合各方的课程决策.以维持各层面的课程发展。
    ●教师如果受到适当的训练.都可以成为课程开发專家。
    所以,学校本位课程开发具有不同于国家本位课程开发、地方本位课程开发的独特理念。我国学者王斌华教授将它的基本特点概括为[2]p8-9获得中央、地方、学校等各个层面的支持:中央政府把课程开发的权利下放给学校和教师.而不是完全放弃这方面的权利.更不是完全断绝中央政府与学校、教师的联系;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参与课程规划、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估:改变教师的传统角色.从原来的国家课程实施者转变为学校课程的规划者、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开发全新的学校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和支持校本课程开发。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与过程
 
1.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因为选取角度、划分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并进而影响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下面我们分别加以阐述。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基础框架的变化.可以有国家课程开发框架为基础和以学校内部课程框架为基础两种类型[3]。前者导向的活动为:作为国家本位课程开发结果的副产品而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以国家本位课程开发结果为基础,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发独特的校本课程:选用国家课程方案。后者的工作是:以有特色的创新的方法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出于学校的特殊教育需要而产生的校本课程开发。
    根据课程开发主体的变化,可有个别教师、两位教师、教师小组、全体教师、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
    根据课程开发主体参与程度的变化.又可把校本课程开发类型分为四种:选用、改编、拓展、新编。选用是参与程度最低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它只是从众多可能的课程方案、项目中选择须付诸实施的、更为合适的一种。在此.无须分享、交换信念和寻求信息。改编需要综合考虑目的、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学习经验、学习资料等因素.通过增加、删减和重组对已有学校课程进行修改、改编.使之适应变化的学校情境、课堂情境。拓展则是在充分考虑新的有价值的目标、新的知识技能、新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性、拓宽性的活动。新编是参与程度最高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意味着进行凸现学校特色的短期或长期的课程创新工作.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