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教学资料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理念、过程、困难及其他» 正文

—校本课程开发:理念、过程、困难及其他

[10-15 16:26:37]   来源:http://www.xxk123.com  校本教研   阅读:8468

导读:    根据课程开发范围的变化.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分为这样四类:非定向课程的开发(如校园环境的开发)、单项课程的开发、部分课程的开发和全部课程的开发。 2.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和满足学校、老师、学生的自主性、差异性、多样性,不同学校的课程开发活动,其目的、内容、方法都具有特殊性。所以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但也不是毫无章法可依.下面勾勒的就是这一过程的大致框架。   (1)分析情况。外部情况的分析:文化的变化、社会的期望,如政策、考查评价、教育研究;教学内容本质的改变;教师支持系统如培训机构、研究中心等的潜在作用;学校获取的资源。内部情况的分析:学生的资质、能力与需要;教师的价值观、态度、技巧、知识、经验、优势与缺陷;学校的氛围、权力结构;学校的物质条件、设施;学校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    (2)制定目标。包括一般目标与特殊目标。前者指教育的价值或哲学.后者指学生通过实施相应的课程之后.所应具备

—校本课程开发:理念、过程、困难及其他,标签: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http://www.xxk123.com

    根据课程开发范围的变化.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分为这样四类:非定向课程的开发(如校园环境的开发)、单项课程的开发、部分课程的开发和全部课程的开发。

 

2.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和满足学校、老师、学生的自主性、差异性、多样性,不同学校的课程开发活动,其目的、内容、方法都具有特殊性。所以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但也不是毫无章法可依.下面勾勒的就是这一过程的大致框架。

   (1)分析情况。外部情况的分析:文化的变化、社会的期望,如政策、考查评价、教育研究;教学内容本质的改变;教师支持系统如培训机构、研究中心等的潜在作用;学校获取的资源。内部情况的分析:学生的资质、能力与需要;教师的价值观、态度、技巧、知识、经验、优势与缺陷;学校的氛围、权力结构;学校的物质条件、设施;学校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

    (2)制定目标。包括一般目标与特殊目标。前者指教育的价值或哲学.后者指学生通过实施相应的课程之后.所应具备的具体的知识与能力.

    (3)确立方案。教学活动的安排:内容、结构及方法、范围、顺序;教材:规格、来源、参考资料;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活动室等;人员安排;时间安排。

   (4)理解并实施。一方面强化新的课程理念和特色意识.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氛围.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支持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

    (5)评价及修订。拟定评价程序,并根据评价的反馈重组、修订校本课程方案。

            

三、校本课程开发:支持与困难

                   

1.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观点

    同家本位课程开发、地方本位课程开发.由于服务对象的特点.总不免带有普遍适用性和较长的周期性.很难顾及学校的特殊性和面向全体教师.也不足以在课程中灵活吸纳新信息.及时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校本课程开发恰好能弥补其不足。

    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过程.以学校为本位.正可以依据时时变化的各种情况,不断调整、完善课程决策。经常评估、修订课程,使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趋于一致。

    教师最了解学生的能力、经验、兴趣和需要.他们最有资格对课程开发提出见解.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最富实际效果的。一般而言.国家本位的课程开发主要依靠学科專家,课程标准、教科书主要由学科專家拟定和编撰.重点关注的是学科知识的逻辑、教育价值和统一标准.通过教师的参与和工作,将学生的要求、经验有机地融人课程,增强了学校课程的适应性和吸引力。

    校本课程开发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挥和进取动机.扩大了教师的专业权力.为他们提供了发挥和显示才能的机会。教师参与学校课程的开发.可加强他们的专业自我形象.获得专业成就感和肯定个人价值。“以往把‘课程’理解为从学校之外由政府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规范(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使教师成为课程规范的执行者和教科书的^***。由于不承认学校和教师为课程行政的权力主体.客观上默认教师被动地接受课程规范的合理性:事实上无论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还是教科书.都只具有‘应然课程’的意义.只有教师领悟与实行的课程.才具有‘实然课程’的含义.接近‘课程’的事实状态。”[4]

    课程开发以学校为本位最能动员家长、社区和社会人士的参与。这种广泛、深入的民主参与既提高了学校课程的质量,又培育了人们重视教育的观念。在参与过程中.家长、社区、社会人士与教师、学校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在参与过程中,家长、社会人士“以校本课程顾问、校本课程督导员、教学志愿者、教学辅助人员、教师助理、家庭教师等各种身份.向学校教师提供校本课程的理论、技能、信息和素材,参与校本课程的审定.帮助教师制订和实施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2](p10)。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他们会进一步了解如何教育孩子.会更加注意对子女的教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