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走班制”带来的好处
    1、有利于A层面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担任A层面教学任务的教师为接受该任务而备感自豪,工作热情、工作责任感大增,他们潜心研讨教学,大力挖掘教材,开发教材,对学生认真负责,个人能力提高很快。如陈福明、李锐等教师均在区优质课比赛中荣获壹等奖,李锐还取得了区教师五项全能比赛的第一名,参加市级复赛。
    2、有利于A层面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A班学生普遍思想素质高,学习成绩好,学习习惯好,学习氛围浓,他们聚集在一起,你追我赶,互不服输,老师讲授知识覆盖面广、难度高,训练量大,很多学生进步很快。有一位女学生说:“走进A班教室,无形中有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很快变成了动力。”
    3、有利于学校争金夺银竞争力的提高。A班教师责任心强、信心足、压力大,学生基础好、悟性强、能力整齐,课堂纪律好,学风浓。保证了教与学各个环节畅通无阻,顶尖学生越来越多,对同年段各项考查、竞赛的竞争力逐步提高。
    三、“走班制”存在的问题
   “走班制”给A班学生带来进步的同时也给整个年级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下列是通过调查后部分家长、学生和老师反映的情况:
    家长:“走班制”这种形式上课,需要孩子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控能力,我们的孩子年龄较小,都只有十一、二岁,他们玩性大,自觉性差,根本无法适应这样的上课形式。
    学生:刚开始“走班”上课时,我们觉得新鲜、好玩,还没到上课时间,我们就早早地动身了,时间久了,我们就开始迟到了,特别是晚自习迟到的现象更严重,在课堂上有些同学随便讲话、做小动作,有的甚至扔粉笔,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我们认为,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是临时的,管不了我们。
    班主任:“走班制”后班级管理比以前难度大多了,好像对有些学生的管理失控了,学生的思想表现下滑较大,特别是后进生。
    科任老师:不好辅导,作业收齐很难,少数学生不服从管理。
    “走班制”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不利于班级管理。以前以行政班为单位,班上五十多个学生,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成绩升降,班主任一清二楚,班级管理起来容易多了。“走班”后,涉及的班级多,学生杂,掌握学生动态的难度加大了。
第二,不利于大部分学生的发展。B班和C班学生认为他们不是A班的,不会读、不会做是应该的,是正常的,这样他们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成绩和思想表现下滑自然而然了。
    第三,不利于财产管理和清洁卫生的保持。“走班制”学生认为他坐的是别人的桌椅,跟自己毫不联系,于是随便在桌子和椅子上乱涂乱画,在座位上乱丢乱扔,临走时还要拧下一个螺丝或带走一个他人的学习用具,一节课完后整个教室一片狼籍。
    四、“走班制”带来的思考
    第一、关于教师的个人提高与发展。B、C班的教师讲授内容较易,教学要求较低,且学生知识及能力较差,学习品质与习惯跟不上。因此,难以产生有质量、有韵味、有吸引力的“精品课”。因此,如何促进B、C班的教师加速提高教学能力,而不致因教B、C班而“沦落”为“B、C级”的教师,不妨碍教师的个人发展,是其思考之一。
    第二,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与发展。B班的学生没有尖子,不会做的都不会做,不会答的都不会答,不方便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下降,认为自己是次等的,不会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如何帮助B班学生增强信心,强化竞争意识,是其思考之二。
    第三,关于对C班学生的教育与管理。C班学生普遍思想素质较差,学习品质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特别是破坏性大,“死猪不怕开水烫”,犯了错误无所谓,而且相互之间不是比谁进步大,而是比谁短处多,对进步学生不是佩服,而是不屑与嘲笑。因此,如何纠正C班学生的不良心态,治好他们的心病,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脚踏实地的精神,使他们也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是其思考之三。
总之,“走班制”是教育界的一个新鲜事物,是一个需要长期认真探索的教育教学新路子,要想让它一路走好,任重而道远。
相关链接>>>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相关链接>>>批评可以是甜的 
相关链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  
相关链接>>>对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  
相关链接>>>课堂改革呼唤“和谐”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