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汉字中独体字绝大多数是象形字。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我们采用图文、实物等演示法来展示汉字的构形理据,从而准确地识记汉字。
(1)、图文演示法
图文演示法就是按照图形————古体汉字————楷体汉字的演变顺序,将汉字的演变过程演示给学生,让学生由具体的图画一步一步地过渡到抽象的汉字,把理解汉字字形的难度分解降低。
如教“鸟”这个字。先出示一张头上有彩色翎毛的小鸟的投影片,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出示鸟的象形字,使学生了解到“鸟”字是根据鸟的形状演变而来的。最后出示楷体“鸟”字,并对其进行分析(翎毛、鸟头、眼睛、身子、尾巴、爪),在理解了字义的基础上强化了字形。学完“鸟”字,我把“鸟”的一点擦去,问:“如果鸟没有了眼睛会怎样?”“什么也看不见。”“对,眼前就会乌黑一片。‘鸟’字去掉点就是‘乌黑’的‘乌’字。”“乌鸦全身羽毛乌黑,连眼睛也看不出来了,所以‘乌鸦’的‘乌’字与‘乌黑’的‘乌’是同一个字。”这样既学习了“鸟”,又认识了“乌”,并形义结合地区分了“鸟”与“乌”这两个易混淆的形近字。
(2)、实物演示法
实物演示法就是在教学中,按照汉字的构形理据恰当运用实物演示,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印象,轻松愉快地掌握汉字。
如教“尖”字时,先出示一个圆锥体,让学生观察圆锥体的上面是什么样,下面是什么样。让学生通过观察主动探究,最终明确掌握“尖”字上面是小的,下面是大的,所以这个字是上小下大,再让学生看上面的小在写时应注意些什么。从而使学生把字的音、形、义较好地整合在一起,牢固地掌握这个字。
二、开发识字资源,我会识字。
1、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母语教育,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在课外生活中识字,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它是课堂识字的巩固与补充。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接触,也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渠道。老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去主动识字。走在街上,不少学生注意观察街道两旁的标牌、广告牌、标语,如“如海超市”、“太平洋保险公司”、“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小章卤菜馆”等,就会问家长这些字怎么读;坐在电视前,电视上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如“美好时光海苔”、“两面针牙膏”等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听、读、认字的教材;生活中的各种食品包装袋上也有许多字,孩子在吃食品的同时,也会留意包装袋上的品牌、商标,如“伊利牛奶”、“旺旺雪饼”等。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很自然地去学习生字的,他很乐意去做,效果很不错。因此,我利用每天的晨会、语文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在平时生活中认识的字,如“我走在大街上,特别注意街道两边的招牌。这样也能认很多字呢?”“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让我读给大家听”等,学生生活中识字的兴趣大大被激发。
我们发现,很多店铺招牌书写很不规范,错字也相当多,于是我又引导学生收集这些错字并纠正,在“展示台”中展示,这样学生不光认了字,体验到识字的快乐和成就感,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效果很好。这些第二课堂学习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使学生的识字精彩纷呈,受益匪浅。
2、在活动中识字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与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我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综合识字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与方法。采取模拟表演、情境再现的办法让儿童在活动中识字。如举办“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春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综合识字活动。因此,学生在生动、有趣、富有实效的综合识字活动中,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有效的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能力。
三、巩固识字效果,我能读书。
儿童学习汉字认得快,忘得也快。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把认识的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巩固的效果最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