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教学资料课题研究《快乐识字》课题研究» 正文

《快乐识字》课题研究

[10-15 16:26:37]   来源:http://www.xxk123.com  课题研究   阅读:8547

导读: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识字的效率1、自然渗透,识写分流。对学生而言,识和写在时间、数量、内容上必须突破传统,做到分流,尤其是实践上的分流必须严格执行。否则,识字的大大增加而写字又不适当滞后,必然会造成学生过重的负担。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流和合流绝对不能截然分为两个阶段,换言之:教师必须在识写分流教学的伊始就要有前瞻意识,要想到今后识写如何合流。因此,恰当运用“自然渗透”的教学策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识字教学的自然渗透,指的是在先期的识字阶段,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汉字的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偏旁部首等在每一堂课中,逐步地、点点滴滴边板书,边以“自言自语”的独白形式,传授给学生,并可以鼓励学前已认识这些汉字的的同学介绍记字方法。学生会自然地借助自己认识的部件和部首介绍记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介绍识字方法的学生会有一种识得汉字的成就感。同时这也是一种听的训练途径,对于学前识字量少的学生,在多次听的过程中,听得耳熟、看得眼熟,会不知不觉记在心中,自然吸收一些汉字知识,这对于记忆字形以及进一步学习都是有益的。这样也促进了学生写字效率的提高。2、运用多种方

《快乐识字》课题研究,标签: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http://www.xxk123.com

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识字的效率

1、自然渗透,识写分流。

对学生而言,识和写在时间、数量、内容上必须突破传统,做到分流,尤其是实践上的分流必须严格执行。否则,识字的大大增加而写字又不适当滞后,必然会造成学生过重的负担。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流和合流绝对不能截然分为两个阶段,换言之:教师必须在识写分流教学的伊始就要有前瞻意识,要想到今后识写如何合流。因此,恰当运用“自然渗透”的教学策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识字教学的自然渗透,指的是在先期的识字阶段,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汉字的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偏旁部首等在每一堂课中,逐步地、点点滴滴边板书,边以“自言自语”的独白形式,传授给学生,并可以鼓励学前已认识这些汉字的的同学介绍记字方法。学生会自然地借助自己认识的部件和部首介绍记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介绍识字方法的学生会有一种识得汉字的成就感。同时这也是一种听的训练途径,对于学前识字量少的学生,在多次听的过程中,听得耳熟、看得眼熟,会不知不觉记在心中,自然吸收一些汉字知识,这对于记忆字形以及进一步学习都是有益的。这样也促进了学生写字效率的提高。

2、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识字兴趣。

汉字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重要特征。识记汉字可以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识记过程应是十分有趣、十分巧妙、充满智慧、充满快乐的事情。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运用具有个性色彩的方式识记生字;同时,也要根据汉字象形、会意的特点,运用形象分析、结构分析等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和习惯。

(一)“加减法”的运用

(1)、 “加一加”

加一加的方法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生字加上偏旁变成新的生字。这样记忆起来就比较简单。同时在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来加深印象。让一些同学来扮演偏旁,一些同学来扮演学过的生字。让他们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来记忆生字取得的效果不错。如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囗”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

(2)、“减一减”

减一减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比如学习“休”就是“体”丢掉了一笔变成的,“宇”没有了房盖就成了“于”。学习过程也可以变成一个游戏过程,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生字,让他们说去掉哪一个部分就可以变成新的生字了,这样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记住的生字就多了。如学习“玉”字,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儿,也就是玉。学习“且”字,有的说“姐”字去掉女字旁就是“且”。

(二)游戏法的运用

(1)、“猜一猜”

猜一猜的方法就是把字变成一个字谜让学生来猜。比如: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爫、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再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 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念:今天要用心念书。肯:月亮不肯止步。狼:狼狠一点; “思”即“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

(2)、“讲一讲”小学 教 学   设 计 网  W  W W.x x jx s j.C n

讲一讲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把生字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或者儿歌讲出来。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曾说过: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的领域,每一个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很多学者通过研究指明,儿童在小学前三年创造想象能力比后三年强得多。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字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 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游”字时,学生会联想成一个小孩子(子)戴着一顶游泳帽(人),在方形的水池里游泳。学习“燕子”时,学生联想到“  廿 ”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嘴巴,“北”是翅膀,“四点底”是尾巴。你瞧,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正飞向天空呢!在比较形近字“拨”和“拔”时,可以比较说:“拨水”的“拨”右边是“出发”的“发”,这表示小鱼用尾巴一拨就出发了;而“拔河”的“拔”右边是“朋友”的“友”加一点,这说明拔河的时候小朋友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难点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再如“溪”字,好多学生容易受“小溪”一词中前“小”字的干扰,将右半部下面一个“大”写成“小”。教师请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和句子“溪水溪水你到哪里去?我要流进江河里”的描写,发挥想象,让‘溪“字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溪水从山中流出,那三座山如同“溪”中的“ 幺  ”,弯弯曲曲,扭扭绕绕的溪流碰到了一块大石头向大河流去,可以创作出一首儿歌: “三点水,爪子头,上扭下扭碰石头,溪水都往大河流。”学生一边诵读儿歌,一边书写“溪”字,老师用红笔写出的“大”字格外醒目。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生字理解中,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也得到了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Tag: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教学资料 - 课题研究
《《快乐识字》课题研究》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