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识字》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 ———— 《我喜欢识字了》计划
河北省遵化市实验小学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识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下面,谈一谈我们在第一阶段将如何实施,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一、研究教材,共同学习讨论合适的教学方法。
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各种书报不间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以期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1、要创设识字情境,激趣乐学。
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心情愉快,乐于思维,勇于探索。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更要顺应儿童心理,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识字的情境,以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创设一些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识字。让学生先感知、体验,后理解运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帮助学生识字。比如,在学习“鸡”字时可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小鸡的样子,并表演一下小鸡走路的神态动作,学学它的叫声等。这样,抽象的“鸡”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好奇心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识字,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语文源于生活,但最终要回归生活,这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识字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再如,学习“土”“大米”“地” 等字时,教师可借助挂图,通过绘声绘色地描述,带孩子们走入童话世界,这样,枯燥的识字就成为学生积极探求的目标,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困难迎刃而解。因此我们要彻底改变以往封闭的识字教学局面,创设一个开放多维的教学环境,拉近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2、多动手实践,激趣乐学
识字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因此,在识字中,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说、动脑想、动手画、说一说、猜一猜,这样,就可以从大量的感性认识过渡到对字义和用法的理解。同时也会变枯燥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愿学乐学。比如,在学习“打”“拍”“拔”“跳”“跑”等字时,可让学生做一做动作,在运动中学字认字。再如,在学习“羊”“犬”“鸟”“鸭”等与动物有关的字时,可让学生编童话故事并演一演,在自己导演的故事中当主角,既有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又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到了自主识字的目的。由于活动是综合性的,不但完成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又培养了学生对字的应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勇于探索的精神。
3、探索不同学法,激趣乐学
在单调冗长的识字过程中,简单机械、枯燥无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学生最容易产生疲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持学生识字的热情,增强识记效果呢?
(1)、猜谜法:如教“秋”字时,我们可以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
(2)、拆字法:汉字里的合体字很多,多数可以采用分析部件的方法来记忆,如木子李,弓长张,上“立”下“十”辛辛辛,上“艹”下“田”苗苗苗。
(3)、编顺口溜,在课堂上编一些儿歌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区别“有、友、左、右”等字时,我们可以把这些字编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顺口溜;如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
(4)、比较法。汉字在文本里的出现遵循了先易后难先繁后简的原则,所以由独体字可引出许多新字,如教“法、丢”时,我们可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另外,给所学的字添减笔画,也可带出许多新字,如公————么、日————由————甲,这样既能互相比较,又能达到识字目的。
(5)、形象记忆法。小学生善于联想,如记“当”字时,可以对他们说:一座山被推倒了,可山上的小树还直立着。当了解到蚕的作用时,可以说“蚕”就是天下最好的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