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7、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 8、第二段连用四个“不”字,源于食马者的无知。第三段连用三个“不”字,极力表现出“食马者”的平庸浅薄 1韩愈唐代 2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3 (1)“祗” ,通“只”。(2)、“食”,通“饲”,喂。(3)、“见”,通“现”。表现。(4)、“材”,通“才”。才能。(5)、“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三、一词多义 动词 喂养。动词驱使 动词竹制的马鞭 名词千里马 代词副词,表反问语气恐怕 副词,表推测语气即使 虽然 因 介词 按照 介词 转接 转接 顺接 顺接 才能 名词 能够 动词 四 尽:吃完。 形——动 尽:使---竭尽 动词的 使动用法策:鞭打 名——动千里:日行千里。名——动 五 古义 :容量单位今义 :石头古义 :一样 等同今义 :平等 等待古义 :怎么哪里
《马说》复习教学设计,标签:高一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xxk123.com
7、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
8、第二段连用四个“不”字,源于食马者的无知。第三段连用三个“不”字,极力表现出“食马者”的平庸浅薄
1韩愈唐代 2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3 (1)“祗” ,通“只”。(2)、“食”,通“饲”,喂。(3)、“见”,通“现”。表现。(4)、“材”,通“才”。才能。(5)、“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三、一词多义
动词 喂养。动词驱使 动词竹制的马鞭 名词千里马 代词副词,表反问语气恐怕 副词,表推测语气即使 虽然 因 介词 按照 介词 转接 转接 顺接 顺接 才能 名词 能够 动词 四 尽:吃完。 形——动 尽:使-------竭尽 动词的 使动用法策:鞭打 名——动千里:日行千里。名——动 五 古义 :容量单位今义 :石头古义 :一样 等同今义 :平等 等待古义 :怎么哪里 今义 :安全古义 :竹制的马鞭子 今义 :计策 古义 :正确的方法 今义 :道路 道理
八 1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总结全文,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2 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写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作法的讽刺。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4其真不知马也。(文章得出的结论)5人才 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愚妄浅薄的统治者6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不知马。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通过中考练习巩固复习成果。
复习重点:锻炼解题能力。
2010年四川省资阳市
(三)(11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模板,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