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第十册教案» 正文

苏教版第十册教案

[10-15 16:25:48]   来源:http://www.xxk123.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696

导读:二、 组织讨论,明确写法:1、 学生朗读习作要点提示。2、 交流对习作要求的理解。3、 引导归纳:A) 确定中心 B) 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中心C) 对于表现中心的事例一定写具体,最好抓住一个细节来写。4、 学生再读例文,仔细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方法。三、 运用写法,进行试说:1、 打开思路确定文章中心: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的同龄伙伴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的什么特点引人注意?:2、 讨论,举例说说本班人物特征。四、 完成习作:五、 讲评:1、 选取事例注意要有新意。 2、 把事例写具体、生动,要写好人物语言动作神态。A) 不要千人一面。B) 防止人物“成人化”、“理想化”C) 动词使用恰当。D) 捕捉动人的细节。E) 注意写事时的过渡衔接。六、根据要求,同桌互相批改作文。板书: 我的同龄人爱 好:特别之处 精神品质:性格特征练习2[教学要求]1、用钢笔描红,把字写端正、美观。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3、会读对韵歌。5.熟记成语。4、学会修改病句。6.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教学时间]三课

苏教版第十册教案,标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http://www.xxk123.com
二、 组织讨论,明确写法:
1、 学生朗读习作要点提示。2、 交流对习作要求的理解。3、 引导归纳:
A) 确定中心 B) 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中心
C) 对于表现中心的事例一定写具体,最好抓住一个细节来写。
4、 学生再读例文,仔细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方法。
三、 运用写法,进行试说:
1、 打开思路确定文章中心:
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的同龄伙伴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的什么特点引人注意?:
2、 讨论,举例说说本班人物特征。
四、 完成习作:
五、 讲评:
1、 选取事例注意要有新意。 2、 把事例写具体、生动,要写好人物语言动作神态。
A) 不要千人一面。B) 防止人物“成人化”、“理想化”
C) 动词使用恰当。D) 捕捉动人的细节。E) 注意写事时的过渡衔接。
六、根据要求,同桌互相批改作文。
板书: 我的同龄人
爱 好:
特别之处
精神品质:
性格特征
练习2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把字写端正、美观。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会读对韵歌。5.熟记成语。4、学会修改病句。6.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要求。
2.指导。(1)指名读句子。(2)我们在描红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要注意字的笔顺,二要注意每个笔画要一笔成形
3.练习。(1)学生各自在书上描红。(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描红好的同学的字,并进行表扬评点。(2)指出存在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1)指名读题。(2)弄清题目要求。
(先要看图,了解象形部首字的演变情况,然后分别写出疏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出示马的图片。(2)古代人用什么样的文字来表示马呢?请同学们看书。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有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来的,部首也是如
(3)由图画上的马演变成文字“马”,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吗?
(4)用以上的方法教学其他三个部首。
(5)教师小结:“马”、“牛”、“羊”和“鱼”这几个部首原来都是象形字,由这部首组成的字,大都与它们各自代表的事物有关。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哪些汉字属于这些部首。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读一读。
2.指导。(1)这是一首对韵歌。指名读第一组。(2)让学生找出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
(3)板书:来--往 去--回 雨雪--风雷 松梢--竹叶 草舍--柴扉
(4)小结。 把一些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放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对韵
(5)指名读第二组。(6)让学生弄清这组中含一个三字对(前三行),一个五字对(后两行)。
(7)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3.练习。(1)指名个别读。(2)齐读。(读熟)
4.反馈。(1)同桌同学互查。(2)指名朗读。(教师及时矫正)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1)复习修改病句方法。(先读句,找出病因,然后着手改,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2)出示第一个病句: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
①找出病因:"脸上"与"洋溢……心情"搭配不当。
②应改为:同学们的脸上现出愉快的笑容(或表情)。(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3.练习。(1)学生各自在书上修改其他三个病句。(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1)学生个别汇报修改病句情况。 (2)及时纠正学生中改错的句子。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1)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能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的意思。
(2)教师范读。(3)同桌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大概意思。(4)学生练习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5)让学生想想每组的两个成语有什么关系。(意思相近)
例如: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3.练习。(1)自由练读。提示:每组后一个成语都是"X天X地",读起来好熟记。
(2)同桌的同学互相练背。
4.反馈。(1)指名试背。(2)集体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课前准备:教师课前要查阅相关资料,并收集整理一部分内容时说给学生听。
1.审题。(1)谈话揭示话题:介绍世界名城。(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Tag: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前一篇:赤壁之战教案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