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学生再次欣赏拔河的录音,重点讨论第5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5. 师生共同结:在这篇习作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气氛,还必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
五. 学生修改,最后誉清。
1. 生作文,力求做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
2. 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3. 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比较,从中讨论受益。
4. 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誉清。
板书:
教后记:
练习六
一.教学目标 :
1. 用钢笔描红。
2. 对照简化字,认识括号里的繁体字。
3. 选择适当的词词填在句中括号里。
4. 照样子写句子。
5. 熟记成语。
6. 说话:漫画奇思妙想。
7. 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读贴,书空。
(2) 说说哪几个字写得很有心得,和大家交流一下。
(3) 说说啊些字需要教师指导的。
3. 学生描红。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请大家对照简化字,认识一下括号里的繁体字。
(2) 请一位同学读简化字,大家看繁体字,再识一次。
4. 练习。
(1) 同座互认。
(2) 开火车认。
(3) 教师再出示几个繁体字,让学生认一认。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请同学读一读所给的4个词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词语都是表示疑问的代词。
(2) 分别请同学读一读四句话。
(3) 请四位同学口头填词,然后再把句子完整地读一读。
3. 练习。
(1) 动笔做。
(2) 全班读一读。
4. 反馈。
(1) 分别用这四个词说一句话,自己再练习一下。
(2) 请同学分别用这4个词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读读例句。
(2) 比较加上划横线的部分和去掉划横线的部分,句子意思有何异同?
(3) 说说这种词语的作用,再读读句子。
3. 练习。
(1) 独立完成练习。
(2) 分小组讨论、分析、检查所填词语是否适当。
(3) 全班交流。
(4) 再让学生讨论研究从这多种^答~`案中可以发现的规律。
4. 反馈。
(1) 修改自己的^答~`案。
(2) 说说规律:写人物^对`话时用上准确恰当的表示情态的词,会使作文更生动。
二.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成语,纠正读音。
(2) 全班齐读。
(3) 说说成语的意思。
(4) 再读一读成语,找找这12条成语的规律。
(5) 再读一读成语,读出成语的韵味。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奇思妙想,看看谁想得最奇特,推荐一名在全班讲。
(2) 全班交流。
二.教学第七题。(略)
25 古诗两首
教学总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 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⒋通过诵读这两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诗文,知识拓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总目标教学《赠汪伦》。
教学过程
㈠谈话导入
⒈出示诗题,齐读。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谁能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⒉看来大家的确很熟悉这首诗,那我们这节课怎么来学习这首诗呢?学习些什么
呢?(组织学生讨论)
㈡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学习。
⒈自读古诗,指名说说大概意思。
说说课后练习4中的"欲"、"踏歌"各是什么意思。(将要、一种用脚步敲打节拍唱的歌。
⒉质疑:了解了诗的意思后,对内容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在质疑答疑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忽闻"、"踏歌"两个词友人在李白将要乘舟离岸时还匆匆赶来为他送行,更重要的是,友人用脚步敲打节拍,唱着激昂的歌俩为他送行,歌声传到诗人的耳中,使他感到激动和愉快。因为这歌声表明友人是最理解自己豪放的性格的。
㈢感情诵读
⒈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